富锦检察:看《第二十条》 诉检察心声③
时间:2024-03-05
来源:本站
作者:张力心
编辑:张力心
录入:富锦发稿
审核:顾秀阳
电影《第二十条》通过一个个案件生动演绎了刑法第二十条有关正当防卫的规定,充分诠释了“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法治期待。影片突破了惯有的仰视视角,有血有肉地真实塑造了以韩明为核心的基层检察官群像。
那么作为基层检察院的干警,在观看该影片后有什么感悟呢?我们请您来听。
“从来如此,便对么?”这句话出自《狂人日记》,发表于1918年,是鲁迅先生敲响中国人心灵的文字,短短七个字,字字千钧,在此后,其所蕴含的“呐喊”精神也一直警醒着国人。一百年后,一起全民高度关注的案件“8·27昆山持刀砍人案”发生了,在学术界和无数司法工作者按照过往经验认为该案属于防卫过当乃至故意伤害的情况下,检察机关打破了“从来如此”,积极介入引导侦查,让被笑称为“沉睡条款”的刑法“第二十条”成功激活,回到了它应该处在的位置,最终,公安机关认定于某某采取制止暴力侵害的行为属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依法作出撤案决定,这也是电影《第二十条》的原型。
在电影《第二十条》中,主要塑造了三名检察官,一名是代表“从来如此”的田副检察长,一名是质疑“便对么?”的吕玲玲检察官,一名是在影片中重新找回初心的主角韩明。影片中初登场的检察官韩明圆滑、世故,虽然能看出他对正义的坚持,但这份坚持却缺少了一份一往无前,他考虑成本、规避代价、追求前途、顾虑家人。但在他与吕玲玲检察官的对话中我们知道,他曾经也义无反顾地坚守正义,明知要付出代价也在所不惜,这份勇气不知何时被他丢掉了,现在的他也循规蹈矩,用“从来如此”麻痹自己。直到张贵生在“要个说法”的过程中,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直到郝秀萍为了正义和真相从高楼上纵身一跃;直到他的孩子见义勇为却前途未卜;直到吕玲玲把他二十年前的话语带回到他面前,他才幡然醒悟,找回了自己的初心。
在最后的那场新闻发布会上,他顶着巨大的压力,在无数人的注视中坚持了自己的判断,打破了因循守旧,唤醒了“第二十条”,给了当事人以真正的公平正义,此刻他办的不止是案件,更是民心,他维护的不止是郝秀梅一家,更是正义的天平,犯罪成本不能比防卫代价更低,法不能向不法让步,他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举在胸前慷慨陈词那一刻,虽然还是小小的身体,却仿佛变成了巨人。
给我感触最深的不只是他慷慨陈词的内容,更是他那份勇气,在如此重要的新闻发布场合唤醒“第二十条”,不只是对案件的重新定性,更是对过往几十年的判例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否定,一旦失败,可能要面临的不只是案件的错判、前途的失意,还可能要面对无数的口诛笔伐,但他义无反顾地去做了,因为找回初心的他知道,坚守正义可能要付出代价,但正义本身不能被代价权衡,虽然他现在肩负着巨大的压力,但如果现在不发声,现在这件案子也会成为判例,也会变成后来者的压力,压力总会有人扛下,但是民心呢?没有一个时间比现在更合适!